科法斯風險報告:今年全球貿易總量將年衰退0.7%
(2019/05/21 06:05:33)

MoneyDJ新聞 2019-05-20 17:35:07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全球貿易量(季數量變化)      資料來源:CPB,科法斯預測

 

5月10日,美國正式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美國總統川普還威脅,很快還會有3,000億美元商品(即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剩餘商品)成為加徵關稅的目標。先前,一系列數據顯示,全球貿易增長低於預期:韓國出口(通常是世界貿易的指標)自今年年初來一直下滑,全球出口訂單也連續七個月下滑。且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貿易量下滑1.1%。自雷曼危機以來,全球貿易首次出現連兩個季度下滑;基於以美國商業信心、韓國出口、布蘭特原油價格和海運波羅的海指數為解釋變量的統計模型,科法斯預計,今(2019)年全球貿易量將下滑0.7%(年平均水平),儘管預計從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將有所復甦(季增長0.2%-0.3%)。

科法斯表示,此一令人失望的貿易數據背後存在多種驅動因素:自2009年以來,許多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穩步抬頭。根據《全球貿易預警報告》,2017年,20國集團(G20)73%的出口面臨限制性貿易政策。在2018年這一現象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當時美國對其13%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其貿易夥伴隨後則以對美國6%的出口商品加徵關稅為目標進行報復。然而,不可高估保護主義對全球貿易的影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過去20年來雙邊貿易平衡的大部分變化均由總體經濟因素造成,與徵收關稅關係不大。

其次,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較低是上述總體經濟因素之一:科法斯預計今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2.9%,與2018年相比同比下降0.3%。這將是自2016年以來觀察到的最低水平,而2016年是世界前三大經濟體(歐盟、美國和中國)經濟增長共同放緩的最後一年。所以毫不意外,在全球貿易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順周期行業(汽車、建築、化工)在經濟放緩的早期階段面臨的風險更大;再者,除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水平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也在發揮作用;第三產業化、商品繁榮的終結和日趨成熟的全球價值鏈等結構性轉變也發揮著一定作用。

從風險評估來看,科法斯分析,全球貿易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面臨的風險(前者通常是後者的主要指標)明顯在下降:在現階段,過去保護主義措施的直接影響似乎處於可控範圍;在中國,美國自2018年初以來所採取措施(包括5月10日的最新措施)預計成本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0.8%,但這些措施所耗成本可採用更具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加以抵消;在美國,2018年決定採取的措施所造成的年度總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占GDP2的0.04%)。最新一輪關稅不太可能大幅改變局面,因受進口價格上漲影響的商品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而如果這些風險場景成為現實,商業信心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全球股市仍可能會下跌。

科法斯也指出,對全球價值鏈的傳染效應正在發揮作用:美國提高對目標國家(即中國)的關稅有著直接影響,對其供應商也存在間接影響。換句話說,德國出口商將受到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的影響,因為德國是中國汽車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

根據科法斯研究報告 ,對任何特定國家提高1%的美國關稅都會導致從一個夥伴國家到關稅目標國家的製造業增值出口下降0.6%。這種間接影響對於交通運輸(包括汽車行業)、機械設備和電子產品等行業,即美國在中國的目標行業,尤為嚴重。科法斯的基礎預測假設沒有額外的重大保護主義措施,但預期美國從中國進口剩餘約3000億美元商品徵收最後一輪關稅的風險很高;而美國做出決定後,中國很可能會進行報復,尤其是因為這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已意識到,現在正處於一個長期戰略競爭階段。